大家维权网,欢迎您!
消费与维权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消费警示 >

“甬有食安”助力宁波市民“菜篮子”更安全

消费警示 来源:中国消费者报:中国消费网时间:2023-12-08 15:41:18

“甬有食安”助力宁波市民“菜篮子”更安全,转载自中国消费者报:中国消费网。

2022年4月,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2022年宁波市10件民生实事项目,“甬有食安”行动为其中之一。该行动具体包括全面推广应用“浙食链”系统,完成72家重点农贸市场“浙食链”应用上线,实现重点食用农产品100%上链;开展重点农贸市场标准化检测室建设,对重点品种实施快检把关准入。

此前,宁波已累计投入资金9.66亿元开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,市场整体面貌大幅改观。在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改革背景下,2022年,宁波主动谋划“甬有食安”行动,市县两级财政计划投入3250万元,分两批在全市130家星级农贸市场实施,旨在通过“检测+溯源”数字化改造提升,推动实现农贸市场检测标准化、溯源数字化、管理规范化,全面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,不断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和获得感。

“上半年,我们出台行动实施方案,选取受众面广、消费量大、具备数字化基础的72家三星级以上农贸市场作为首批实施对象,拟定10项22条工作指标,确保民生实事真正服务‘民生’”。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截至目前,“甬有食安”行动首批指标已提速提质完成,实现72家农贸市场检测室100%标准化建设,食用农产品重点品种100%数字化追溯管理,卤肉食品、冷链食品设备设施100%配置完成。

为推动农贸市场检测室硬件基础设施质量和水平再提升,宁波累计为农贸市场配置新型快速检测仪器72台、辅助检测设备612台,安装高清摄像头72台,全面打造“数字检测室”,在原农残、甲醛、双氧水等8项检测项目的基础上,增加腐霉利、克百威、毒死蜱、氧氟沙星、恩诺沙星、氟苯尼考、盐酸克伦特罗等8项食品安全高风险因子检测项目。要求农贸市场检测室常规项目平均每天检测26批次,重点项目平均每周检测14批次,检测结果“一键上传”至智慧农贸市场管理平台,形成快检信息“数据池”。对两个月内连续两次检出不合格的产品实行靶向监测,目前已开展重点品种针对性快检960批次。

同时,宁波加快推进“浙食链”在农批市场、农贸市场、配送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推广应用,确定芹菜、韭菜、豇豆、牛蛙、泥鳅、黄鳝、鳊鱼、鲫鱼、鸡蛋、鸭蛋、猪肉、牛肉、乌鸡等食用农产品和卤肉共14种产品为重点治理品种。按照“上游报备进货信息、下游扫码交易流转”的原则,构建“绿码容入、黄码检测、红码禁售”的“三色码”准入机制,为食用农产品风险隐患闭环管控夯实基础。目前,全市“上链”用户29975家,食用农产品赋码批次数达760.5万批,14种重点品种均实现数字化追溯管理,其中猪肉、牛肉和牛蛙经营户基本实现溯源信息和检测合格信息“浙食链”绿码流转。

此外,宁波还结合各农贸市场经营实际,累计为市场新配置冷冻展示柜132个,助力经营者加强散装冷冻食品规范管理。同时,为市场内216家卤肉店完善通风、防尘、防蝇、防鼠、防虫和冷藏等相应设施;安装带有AI抓拍功能的监控设备,对销售环境、加工操作过程进行智能预警;通过显示屏公开展示卤肉经营者“浙食链”主体码、证照信息以及卤肉加工场所的实时状况,让群众买得更放心、吃得更安心。

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按照行动总体部署,2023年,宁波将继续在第二批58家重点农贸市场开展“甬有食安”行动,并扩大食用农产品重点品种“浙食链”绿码覆盖率,推动实现14个重点品种“浙食链”绿码交易流转。继续完善“甬有食安”驾驶舱建设,展示数字检测室、“浙食链”应用、“卤肉一件事”、冷链经营规范等建设成果,实现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的两级链条无纸化交易,对无来源交易或无检测交易的重点品种进行监控和预警,提高食用农产品监管的数字化、现代化水平。

加强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,全面提升农批市场、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把控和问题处置能力。发挥示范农贸市场标杆带动作用,通过学习观摩、培训教育等方式,巩固深化“甬有食安”项目建设成果。鼓励消费者扫码查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,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、支持、参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。

“甬有食安”助力宁波市民“菜篮子”更安全》由《大家维权网》整理呈现,欢迎转载分享,谢谢!
CopyRight © 大家维权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关于我们 | 留言建议 | 广告合作